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渔知事:专家提醒:4、5月海虹等贝类要谨慎食用

发布日期:2020-04-24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756设置

近年来,每年的4月、5月,我国沿海地区都会发生多起食用海虹造成食物中毒的事件,各地也纷纷出台了一些安全提示,提醒市民少食慎食海虹。4月23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下发了《手机买足球的app食用海虹的风险提示通告》,通告指出,目前,随着气温的升高,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聚集正处于上升期,“五一”前后将达到峰值,据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和相关部门检测,秦皇岛市及周边海域海虹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已严重超标。为防止海虹中毒事件的发生,提醒广大市民近期不要采集、买卖和食用海虹。一旦发生食用海虹出现中毒症状后,应立即赶往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就食用海虹为什么会中毒、在什么季节可以食用海虹、如何挑选和食用海虹等问题,采访了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陈舜胜教授。陈舜胜提醒,4月、5月,赤潮爆发,海虹等贝类要谨慎食用!而且,春季应市的海鲜种类有很多,鲳鱼、鳓鱼、凤尾鱼、大黄鱼等,都是适时的美味佳品。

据了解,赤潮是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微藻)爆发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变化,危害渔业与生态环境的一种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海域,赤潮的水色依形成时占优势浮游微生物的种类而异,有呈粉红色、酱红色、黄褐色甚至绿色,赤潮的海水带有腥臭味。赤潮发生时,海水的溶氧量明显降低,赤潮微藻带有强烈毒性。因此贝类、鱼类接触、摄食赤潮生物、感染毒素后,会造成大批量死亡;轻度接触,则使鱼贝类带有毒性。鱼类中毒后死亡容易察觉,贝类耐毒性强,部分染毒后仍然是存活的,容易被忽视。

鱼类遇到水质差的环境在一定程度内会游动避开,贝类一般为定着性生物,无法及时移动避开污染水体,更易染上毒素。海虹是中国北方大连、青岛一带对贻贝的俗称,浙江与上海地区将其煮熟后的干制品称为淡菜。贻贝作为滤食性生物,可以从海水中摄取颗粒状及胶体状有机物,还能从海水中直接吸收有机物。贻贝大多生活在潮间带至低潮线附近,这是赤潮的多发区域,从而与赤潮微藻全方位密切接触。赤潮一旦发生,区域内其他贝类,甚至鱼类,都有可能染毒。贻贝只是作为普遍分布并广为食用的代表性贝类,比较具有典型性。如果市民食用了这些染毒的贝类(或鱼类),赤潮毒素就进入体内,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死,赤潮毒素的种类繁多,食用贝类引起的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失忆性贝毒中毒都可归因于赤潮毒素。麻痹性贝毒是一种与河豚毒素的毒力与毒性近似的神经毒。

在问及海虹这种贝类适合在什么季节食用、怎样挑选、如何食用等问题时,陈舜胜告诉记者,春夏、初秋季节,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手机买足球的app一些。建议赤潮多发期间,不要食用海虹等贝类。近年来赤潮发生的季节延长,区域也在扩展,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应该增强检测、监控与监管。作为消费者应该选择采自海区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食用贝类。海红为海水贝类,如果能用海水、盐水将贝类暂养一下,毒素稍微会有一些排放、毒性缓解。不过建议赤潮期间少吃海虹等贝类。挑选时一定要选择活的、活力强的,死的不要吃。贝类的毒素一般在内脏中较高,必要时可去除内脏。同时,要清洗干净再煮熟。

(来源:《中国渔业报》微信公众号渔知事,2020年4月24日,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XsD0q2LV-BQ_Pdh_kQhbw)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