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上海科技报:科技支撑河蟹品质逐年上升——上海海洋大学举办全国河蟹大赛

发布日期:2018-11-24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13设置

(作者:陶婷婷)秋风起,又到品蟹季。日前,一年一度的河蟹文化盛宴再一次拉开帷幕,上海海洋大学第12届蟹文化节暨2018“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王宝和大酒店举行。60家单位选送的1400余只河蟹经过角逐,评选出了“蟹王”和“蟹后”,来自上海市瑞华实业有限公司的“蟹王”重达406.9克、来自常州市金坛永强水产有限公司的“蟹后”重达349.5克。

记者了解到,由于全国各地河蟹养殖模式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风调雨顺的气候因素,2018年全国河蟹的养成规格大、产量高(稳)、品质好,河蟹产业表现出区域平衡发展、产量平稳增长、效益稳步上升、亮点频现的特点。今年的河蟹总产量仍处于较高水平,预计全国产量将超过80万吨,全国蟹源充足,广大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多,是幸福的品蟹之年。除产量外,今年河蟹的整体规格也是历年来最大的,平均规格约提高10%—15%。可以说,全国河蟹产业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随着科技支撑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河蟹养殖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认识不断深入,以“种草、稀养、投螺、调水”为核心的生态养蟹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内涵不断提升,全国各地出现各具地方特色和水域特点的生态养蟹模式与技术,构建“水下森林”和“水底草原”。同时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重视,河蟹绿色养殖技术开始发展,养殖环境优美、养殖过程清洁、养殖产品绿色的养殖方式将助推河蟹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养出的河蟹不仅规格大,而且口感好、品质优、安全保障强。

经过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全体人员和广大养殖户的多年共同努力,上海本土养殖的大闸蟹从以前的“落后”“追赶”已发展到“并跑”“领跑”,并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形成了“大泖”“宝岛”“沪宝”等多个品牌。

目前,上海本地蟹从外观、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均不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大闸蟹。由于上海本地蟹产量有限(养殖面积1.5万亩),品质好,通常是按只卖,一只蟹的均价在60元左右。

在当日的蟹文化节中,除了“蟹将军”实力大比拼外,还举行了水产新品种中华绒螯蟹“江海21”10年排他使用许可的签约仪式。上海海洋大学作为让与人,上海福岁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受让人,合同总金额为450万元。

“江海21”是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带领的团队历时10余年选育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这个品种不仅具有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等特点,还具有步足长、颜值高等特征,在河蟹养殖业中享有“大长腿”的美名,已在全国16个省市区养殖。该品种的科技成果转化曾是国内水产新品种公开转让的第一单,创下过水产科技成果公开转让的最高价。

(来源:上海科技报,2018年11月15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