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基础雄厚
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说,“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因此,我国已经引导了一批学科基础好、有望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在自己擅长的学科上发力,形成了雄厚的学科基础。
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名的内地高校,从31所增加至98所。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770个;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6531亿元,牵头承担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19所高校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0所高校被认定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近500所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五年来,我国还投入45亿元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和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示范中心、1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992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88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近2000门慕课课程。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以一流学科、以瞄准世界前沿的科研创新成果,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成为上海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发轫点。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榜单。在学生口中被戏称“养鱼养蟹”的专业,却为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养殖、渔业资源和水源保护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2012年,该学科入选上海市A类一流学科,2015年入选市重点建设高峰学科,列入“植物与动物科学”ESI前1%。该校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说,上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创新了人工养殖技术,解决了国人“吃鱼难”问题;上世纪90年代又发展了“名特优”养殖学科,满足了人们“吃好鱼”的愿望,计划到2020年,水产学科主要领域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服务“一带一路”渔业走出去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水产学科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并带动海洋、食品特色领域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学科目标引领世界
建设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在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在最新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将实施“2+4”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即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地球科学2个优势学科群,以及软件工程、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等4个特色学科,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卓越影响力、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学科,通过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科整体提升,推动一批优势特色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
(来源:《新民晚报》,2017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