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新民晚报:黑鲈鱼、白对虾……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技屡受企业青睐 成果转化不断提速

发布日期:2017-10-26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83设置

虾蛄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jpg

图说:虾蛄 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供图(下同)

(见习记者 郜阳)今天下午,上海海洋大学与广东恒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来自广东、四川、山东等地的企业,纷纷就黑鲈鱼、虾、冷水鱼等相关技术成果签订了科技转化成果协议。随着全国各地企业的需求,水产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断提升。

从今年3月上海海洋大学签下“江海21”成果转换的水产第一单后,陆续有企业寻求对接其科技成果。

肉食性鱼类饲料取得突破

从2005年起,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陈乃松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就针对用于大口黑鲈、大黄鱼和石斑鱼等肉食性鱼类养殖生产使用的配合饲料开展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发出鱼粉和植物蛋白混合制成的饲料,这一突破改变了我国渔民数十年以鱼养鱼的传统饲喂方式,人工配合饲料也能让肉食性鱼长快长大。

我国是一个肉食鱼类的养殖大国,传统上每年要消耗海洋捕获的幼小鱼类约450万吨用作饲料使用。不仅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极为不利,并且每4-7公斤的饲料鱼才能养殖出1公斤的商品鱼,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诱发养殖过程中多种鱼病的发生和用药量的上升。

陈乃松团队所研发的产品具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和养殖产品风味好的特点。饲料报酬高,每1公斤商品鱼所需饲料不足1公斤。对环境的污染比传统的冰鲜鱼饲料减少了50%以上。“使用我们研发的饲料,每年可以少捕捞海洋幼小鱼约200万吨。而养殖过程中鱼病的发生以及用药量大为减少,提高了养殖产品的食品安全。”

对虾养殖技术生态化

近年来,中国对虾养殖产业面临诸多困境,养殖模式是决定养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此,上海海洋大学科研人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开发出多个养殖系统,并获得专利。经过3个批次的生产性验证,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可以实现90天养殖一茬,虾规格在每斤50头以内,单茬虾产量达到每立方水体生产8.3—11.6公斤虾的高产水平,实现连续3茬零换水。

白对虾 上海海洋大学供图.jpg

图说:白对虾

据悉,人工操纵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食物环,可建立起零换水生态养虾模式。它既可克服工厂化养殖成本偏高的问题,又能克服池塘养殖病害多发的问题。“结合不同养殖对象、不同养殖阶段的水质特征,团队研制新型复合碳源配方,提高了中低产菌藻共生养虾系统的稳定性,显著降低倒藻现象。”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谭洪新说,“这一成果的转换,是手机买足球的app:水产学科服务产业需求的体现,我们也希望将这一技术沿‘一带一路’推广得更远,为我国从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迈进做出贡献。”

(来源:《新民晚报》,2017年10月25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