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上观新闻:我国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投用 海洋资源利用又添新丁

发布日期:2017-11-01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182设置


(作者:李茂君)“淞航”号将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等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填补了我国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手段的空白。

昨日,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停靠在上海芦潮港,建设历时两年的“淞航”号正式交付上海海洋大学使用。

其实,早在百年前,1916年上海海洋大学曾建有第一艘实习船“淞航”号,后在抗战中毁于日军炮火。101年后,上海海洋大学将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再次命名为“淞航”,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淞航”号总吨位3166吨,最大排水量3271.4立方米;船舶总长85米,垂线间长81米,型宽14.96米,型深8.71米,吃水4.95米;最大航速15节,巡航速度12节;续航能力1万海里,自持力60天,定员59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远洋渔业国家,但我国远洋的捕捞产量仅占全球捕捞产量的1.3%。“淞航”号将以开展远洋渔业资源公益性调查为主要目标,并成为培养海洋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基地和平台。

“淞航”号在开发我国远洋渔业资源的同时,还将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等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以填补我国在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手段的空白。与此同时,还将对培养我国高级应用型远洋渔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发挥作用,成为培养海洋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基地和平台。


“淞航”号由天津新港船厂建造,从天津乘风破浪七百多海里,10月30日抵达上海芦潮港。


85米长的“淞航”号成了芦潮港的明星。它于2008年12月建造启动、2013年立项获批,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7年3月成功下水、9月下旬成功试航。


船上各种复杂设施还在完善和调试中。


为方便师生教学,“淞航”号拥有国内类似船只中最大的操控室。


“淞航”号是上海高校建造的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科考船,船长刘志良老师颇为自豪。


轻盈灵动,操作手感极佳。


反向也有操控台。


为更好停靠,船头“两腮”也设有操控台。


我们餐桌上的珍贵海产品,大多可通过该船同时拥有的中层和底层拖网、金枪鱼延绳钓和灯光鱿鱼钓三种作业方式捕获。


“淞航”号三副兼实验室主管张明星向参观者做科普,该船配备了渔业资源和海洋水文调查两大科考调查系统。


船身26个分段构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每个分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目前配置了海洋生物、水文生化、调查监控、通用实验室和网络信息等五个实验室。它们可进行远洋深海鱼类生物采样和浮游生物采样,可进行定点或走航式海洋环境参数连续探测、海面常规气象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实现调查考察数据系统记录分析和数据集成等。


像厨房一样的海洋生物实验室,方便师生们对海洋生物做解剖研究。


大量精密的仪器设备来承担大洋环境的观测和遥感数据接收工作。


外形酷似战舰吧?它的设计单位原来就是被誉为“战舰摇篮”的中船重工七〇一研究所。


船员和师生们加紧调试设备,为启程远航做准备。


“淞航”号的大烟囱。

该校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陈新军教授介绍,“淞航”号是上海海洋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它的投用将增强我国对远洋渔业资源的掌控能力,提升我国远洋渔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更加有力推动我国掌握更加有力的科考数据,提升我国在国际渔业谈判中的话语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来源:上观新闻,2017年11月1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