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杨子 蔡霞)当前秋刀鱼的资源量没有被过度捕捞,当前的捕捞强度也未到达过度捕捞状态,总体资源状况良好。
作为令人食指大动的佳肴,秋刀鱼历来是食客的心头好,不过最近,它首次在国内站上了国际“谈判桌”。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第2届科学分委会年会会议上,来自NPFC的成员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对北太平洋秋刀鱼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讨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会上讨论的下一步如何开发及管理的意见一旦经委员会会议通过,将对各成员都具有强制性约束力。
据悉,秋刀鱼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故味美且营养价值较高,是很大众化的经济鱼类。它是日本的传统食品,在日本,秋风起,一定要品尝秋刀鱼。而我国近些年来对秋刀鱼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增长,去年秋刀鱼价格约为10至12元/斤,今年略有上涨,约在14至15元/斤。
“目前有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我国台湾省共约500艘渔船在北太平洋从事秋刀鱼生产,年产量在30万吨左右。我国大陆渔船近几年年平均产量维持在6万吨左右。”上海海洋大学副教授、我国负责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科学事务的首席科学家田思泉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秋刀鱼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属于高度洄游种类,渔场即分布于日本、俄罗斯等国的专属经济区,也分布于公海水域。根据NPFC的公约和养护管理措施规定,所有NPFC秋刀鱼的管理措施也涵盖了专属经济区。”
他介绍,由于日本渔船较小,基本上都只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生产,而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渔船都是千吨位左右的渔船,主要在公海生产,日本方始终认为公海渔船的捕捞影响了其专属经济区的产量,尤其是近两年的产量下降,日本方更是认为公海渔船数量的上升导致了秋刀鱼资源的下降,因此在NPFC会议多次借此发难。
“秋刀鱼资源是否下降,一切以科学评估为依据。”田思泉表示,“秋刀鱼是短生命周期的中上层鱼类,其资源的波动受环境变化影响非常大,其资源的波动是正常现象,捕捞强度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其资源下降。”
因此,秋刀鱼的资源状况是这次科学分委会讨论的重点。中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省三方科学家都提交了资源评估报告,事先经过三次会议的讨论和博弈,最终在本次科学分委会对秋刀鱼的资源状况达成一致意见,即当前秋刀鱼的资源量没有被过度捕捞,当前的捕捞强度也未到达过度捕捞状态,总体资源状况良好。
“科学是国际渔业管理会议上的最好武器”,田思泉笑言,“本次会议,我们自己开发了资源评估模型,与其他两方的模型一起对秋刀鱼的资源进行评估,所有的数据和评估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的科学家纯粹从科学的角度阐述我方的观点和立场,有理有据地击退对我国不利的言论,维护了我国的合法渔业权益。”
随着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我国参与国际渔业管理事务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一条小小的秋刀鱼,牵动的却是国家的利益。”田思泉动情表示,“在国际会议上,我们的座位前没有个人台牌,只有‘CHINA’,因此我们代表的就是国家,不能有半点马虎。我们的据理力争,是在为我们的国家争取权益;我们的失误,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对待每一次会议。”
(来源:上海观察,2017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