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婷婷) 强风会驱散空气污染,因而一旦地表附近风速减弱,雾霾便难以消除,从而带来手机买足球的app雾霾天。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马建最新预测提出:这样的情况不会在全球普遍发生,人们不必过于忧虑因气候变化而导致雾霾加重。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升高的预期后果之一是大气的静力稳定度增加,从而导致热带对流层环流减弱,全球气候模式模拟了这一效应。人们于是推测地表风亦随之减缓。但是,在现实的卫星数据中,却发现大尺度观测的表面风速并没有减弱。
马建指出:“气候预测和观测资料貌似不同,这个争议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事情的本原究竟是怎样的?我们认为调和这样不同的观点非常重要,所以集中力量对其进行探究。”
马建与他在中国、美国的同事首次针对表面风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新的预测:全球变暖中空间平均地表/海表风速基本保持恒定不变的趋势。这与卫星测量一致,也说明人们推测全球变暖使地表风减弱是没有依据的。为排除表面风无显著变化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全球变暖“停滞”的相关性,马建带领其团队分析了集中在1970到1995年间的19个全球气候模式预测;并经过波高订正的海表风速计观测资料,对未来一个世纪的变化进行了阐释。
马建团队认为,即使对流层环流减弱,各种动力过程相结合会抑制全球平均表面风速发生重大变化:着眼于大尺度热带地区,海表温度形态的变化会增强很多地区的表面风,抵消沃克环流减慢的趋势,造成空间平均风速无显著变化;而在高纬度地区,表面风随着天气涡旋驱动的中纬度西风带向极地迁移,不发生大小变化。因此,从风力的角度来讲,全球变暖并不会增加雾霾发生率。
据悉,虽然高浓度温室气体导致整个气候变暖,在诸多方面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在表面风力方面,各种正在发生作用的机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相互抵消,不利于环境的影响较弱。由此造成的表面风速无显著变化,除了不会增加雾霾发生率外,也会维持潜在可持续利用的风能,保证来自风力发电的清洁能源不受气候变化的威胁。当然,这只是大尺度平均的结果,具体到某个国家或城市,这些变化会有较大的多样性,需要具体分析。
这一成果于近期发表在SCI期刊《环境研究快报》上。文章发表后获得广泛关注,英国环境研究网刊发专题文章报道该成果。
(来源:《上海科技报》,2017年4月11日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