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昕璐)本报讯 很多景区有“亲亲鱼足疗按摩”之类的招牌,到底有没有效果,争议很多,而在农业领域,为水稻“足疗”的新种养模式已然兴起,并得到大力推广。上海海洋大学日前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华山论剑”。来自全国各地的稻田综合种养专家、企业齐聚一堂,交流各自的种养模式,切磋“武艺”,共话产业技术发展。
稻田“足疗”是门大学问
稻田养殖,按照养殖种类可以分成:稻田养鳖、稻田养蛙、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稻田养鸭以及稻田多元立体综合种养等。稻田养殖与传统的单纯种植业相比,其技术核心体现在田间工程、种养模式、田间管理、投入品种类和管理、产品营销等整个产业链的诸多环节上的显著差别。
专家介绍,以田间工程为例,稻田养殖需要修筑一定的沟溜,用于养殖;水稻栽培模式上,通常也有差别,如采用大垄双行等技术,田间管理方面,需要考虑水稻与养殖水产品的共生,因此农药、化肥使用大大降低,而与之共生的鱼类等水产品的捕食、排便不仅清除田间杂草、害虫,还为水稻提供了肥料,从而降低环境污染,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等。
据悉,稻田综合种养能产生“1+1=5”的综合效益: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此次论坛上,不同种养模式中的各色“按摩师”也前来展示助兴。除了常见的甲鱼、大闸蟹外,今年展出的产品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水产,比如石蛙、金鳅等。
大比武比的是技术创新
本次论坛上还有一个评比环节,比比各家企业谁家的种养模式和技术更创新、更科学。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技术创新性进行评比,从种养模式的先进性、科学合理性和技术创新性以及产品质量和效应等方面进行评定,为了做到公平公正,专家组由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和高校专业从事稻田种养的教授组成,在打分评定过程中,将通过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决定名次,确保公平公正。
此外,还要比产品。如果好的模式,其最终的产品并不好,那么这种所谓的好模式,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好模式,所以除了评比种养模式的创新性外,本次还直接对最终产品大米开展评比,比一比,谁家的模式生产出的大米品质更佳口感更好。
上海海洋大学表示,举办本次论坛,一方面,为全国各地的种养企业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同时,也建立一个产学研沟通交流的大平台,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搭建桥梁,企业及时向科研人员提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新问题,为科学研究提供新课题,科研人员可以尽己所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也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将之更快地传送给最需要技术的种养企业,使产学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更好的综合效应。
(来源:《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