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启动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洗澡工程”,初步估算需半个月左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大工程。
朱泉春 / 摄
(记者 符佳 通讯员 屈琳琳)11月25日,上海海洋大学启动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洗澡工程”:全校招募的50名志愿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未来半个月里,为抹香鲸标本完成表皮和骨骼的除尘、补裂以及保色等工作。
2001年5月14日,北海渔民在琼州海峡发现一条死亡的抹香鲸。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得知消息后,决定由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将抹香鲸制成标本,供教学科研用。经过解剖、脱脂、干燥、假体模型制作、整形、染色、涂膜等一系列工序,历时一年多,分别制成了一副抹香鲸剥制标本和一副骨骼标本。2002年11月1日,上海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校庆时,为抹香鲸特地建造的鲸馆正式落成开放。
至今,抹香鲸正式“游”入海大校园已有14载,先后吸引了15万人次参观者。它所居住的鲸馆也已成为上海第一个现代化的鲸类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上海市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抹香鲸标本平日被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很易受到杂质、灰尘污染,也因灰尘会夹带微生物和虫卵等,久而久之,标本就会磨损。在2007年,馆方曾给它“洗过一次澡”。此次保养维修,距离它上一次“洗澡”,已过去10个年头。
据介绍,抹香鲸平均寿命在70岁左右,成年雄性抹香鲸体长可达15米至20米,成年雌性抹香鲸体长为11米至17米。上海海洋大学抹香鲸体长18.4米,重约60吨,死亡时约40岁,可谓正处青壮年的大块头,为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且标本完美呈现了抹香鲸不对称的特点:方形的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但一对“鲸眼”却只有乒乓球大小,S形的鼻孔远远地偏离身体的中轴线,位于头部的左侧。
此番海大抹香鲸的“十年一浴”,主要是对标本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标本表皮和骨骼的除尘、补裂以及保色等工作。
专家介绍,为抹香鲸表面除尘,决不能用湿布擦拭标本表面,而是用吸尘器除去灰尘,有深凹处还要用洗耳球吹尘。对于标本表皮出现的裂缝,将用等量的甘油和肥皂混和调成溶液,涂于裂痕处,待裂处皮肤完全湿润后,再用针线缝好,同时还要注意给标本整型。而在骨骼裂缝修补中,首先选用化工用的不饱和环氧树脂作为修复材料,在修复时据需要选取该材料3种溶液(树脂、促进剂、固化剂)以不同比例调和使用。最后是保色整形环节,抹香鲸标本表皮因光线照射而脱色的问题也会得到彻底修复。
抹香鲸清洗无异于是重复一次制作过程,其过程非常精细,加上标本本身体量巨大,整个维护保养初步估算需半个月左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大工程。因此,校方从全校征集招募了50名志愿者一同参与,引导学生从了解学校的标本开始,关心学校、关爱海洋生物、关注海洋。
(来源:《浦东时报》 201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