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半个月招募50名志愿者参与
(记者 刘昕璐)本报讯 上海海洋大学近日启动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维护保养工作。此次抹香鲸标本的维护和保养主要是标本表皮和骨骼的除尘、补裂以及保色等工作。专家介绍,抹香鲸清洗无异于是重复一次制作过程,其过程非常精细,加上标本本身体量巨大,整个维护保养初步估算需半个月左右。校方同时呼吁各界关注海洋生物,让巨鲸不再流泪。
2001年5月14日北海渔民在琼州海峡发现的一条死亡的抹香鲸。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得知消息后,决定由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将抹香鲸制成标本,供教学科研用。经过解剖、脱脂、干燥、假体模型制作、整形、染色、涂膜等一系列工序,历时一年多,标本终于制作完成,并于2002年11月1日正式展出。自此,抹香鲸正式“游”入海大,至今14载。
抹香鲸平均寿命在70岁左右,海洋大学的这条抹香鲸体长18.4米,重约60吨,死亡时大约40岁,可谓正处青壮年的大块头,为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标本陈列在军工路318号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中,分为两个:抹香鲸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标本生动重现了抹香鲸不对称的特点:方形的头部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但一对“鲸眼”却只有乒乓球大小,S形的鼻孔远远地偏离身体的中轴线,位于头部的左侧。
由于抹香鲸陈列于开放式空间,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等污染,会造成标本的磨损。灰尘等夹带微生物和虫卵,会对标本直接产生损害,因此,标本的除尘尤为重要。
同时,由于抹香鲸标本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会存在皮肤干燥失脂,也可能导致标本表皮和骨骼出现开裂的现象。此次,专家将对标本表皮出现的裂缝,用等量的甘油和肥皂混和调成溶液后涂于裂痕处,待裂处皮肤完全湿润后,再用针线在裂缝处缝好,同时,还要注意给标本整型。
围绕本次标本维护保养工作,上海海洋大学专门在全校招募50名活动志愿者,直接参与见证清洗仪式和维护保养工作,增强学生们的海洋意识,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海洋生物,让巨鲸不再流泪。此前,上海海洋大学博物馆抹香鲸标本通过免费向市民开放,已接待参观15万余人次。
(来源:《青年报》 2016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