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洁芸 彭德倩)不久前,杨浦小学校长李忠经历了一次“没想到”——开学前,杨浦小学召集家委会开了一次“听证会”:学生午餐要涨价了,从原来的9元涨至11元。李忠原本有些担心,家长们会不会有不同意见。没想到,家长们全票通过:支持涨价。
孩子中午吃什么,能不能吃饱,营养够不够,味道好不好……牵动众人心。此前,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物价局对于代办服务性收费放开后,各所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与管理部门、家委会等充分协商进行调价。孩子中午这顿饭,不止调价这么简单。
价格究竟怎么定?
中小学午餐标准应定在多少元?往年,这由学校和教育局来定,如今,家长也参与其中。
杨浦区教育局计财处相关工作人员为记者详解:2015年之前,上海市公办中小学的午餐标准为封顶12元,由物价局结合各区实际情况来制定指导价,比如杨浦区小学的午餐标准是9块钱,中学的午餐标准为10元。
从去年开始,根据上海市物价局、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财政局颁发的《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代办服务性收费管理规定》,各学校在明确的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范围内选择收费项目,将有关事项提前告知学生家长,听取意见,根据家长的意见拟定收费标准,报各区教育局备案。“各个学校的午餐标准,都是由各个学校家委会和学校协商制定的。政府放开价格制定标准后,让手机买足球的app的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中来,其实是尊重了家长参与收费项目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
酝酿这次调价,杨浦小学用了很久。上半年时,负责学校午餐配送的上海师惠商业配售中心向校方提出调价需求。但一直到新学年开始,学校才决定牵头召开家委会会议,和家长们商量调价事宜。
一所学校一本账
中午11时45分,杨浦小学开饭了。孩子们涌进学校食堂,迫不及待地打开饭桌上早已准备好的午餐盒。“哇,今天有蒸鸭腿。还有栗子烧肉、卷心菜和小排汤。”孩子们欢呼着。坐定,香味伴着热气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9元午餐的标准,已在杨浦小学执行了3年。午餐配送方上海师惠商业配售中心小学部负责人贾丽霞说:“这几年市面菜价上涨很快,公司人员工资也在不断上涨,如果按照3年前的标准来,给学生午餐选择原材料的余地就越来越小。”
涨了2块钱,就能让饭菜有质的飞跃吗?贾丽霞说:“2块钱的涨幅,其实只是选择面更广了些,如果说真的要有非常大的提升,也不太现实。”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小学生一顿午餐11元的价格,其中70%是买菜的成本价,除却食堂的人力成本,基本刚刚能打平。
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本学期大多数学校都进行了调价,以小学为例,最多的从9元调到13元,大多数涨幅在2至3元。中学原来的标准为10元,如今也有相应上浮。据了解,涨幅较大的学校,可以根据需要提出要求,加一个菜或是提高荤菜的档次。
目前,本市中小学午餐配制渠道,主要以第三方服务中心配送和本校食堂烹制等为主。来看看自配食堂的宝山区长江二中。此前,每人每顿8元的午餐价格维持了多年,此次向家长征求意见是否提价时,得到全校90%以上家长的认同。多了4块钱,菜品有何变化呢?最明显的,从原先的三菜一汤变成四菜一汤。这四菜中,一般配置是“一大荤两中荤一素”,或者“一大荤一中荤两素”。这“大荤”一般为虾、排骨、鸡腿、肉圆等,“中荤”则是百叶结烧肉、莴笋炒肉片等。“家长们也买菜的,知道市场行情。”校长邓立新说,这多收的4块钱,实实在在用在了孩子身上。
这顿饭能否分年龄分档次多选择
家长提价格之外供餐要求,专家认为仅一顿中饭无需过度焦虑
一所小学的家委会成员顾女士说:“午餐是孩子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能让孩子吃得好一些,家长肯定举双手赞成。”但如何让孩子吃好、吃得健康,却并不是桩容易事。
记者发现,家长们对这顿中饭,有不少建议和想法:能否分档次、分年龄、多选择供餐?
“我儿子今年五年级了,每天吃的菜品,跟一年级小朋友一样的。”家住临港新城的胡先生有些担心,每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需要的营养结构是不同的,尤其在孩子处于小学中学这个快速生长时期,差异应该会更加明显。能否按照一定年龄划段,根据不同需求制定食谱或配餐,而不是从6岁到12岁都吃一样的。
也有家长提出,希望给孩子吃得更好点,能否根据个人自愿,分出不同的套餐,进行定制购买;或像公司、大学食堂那样,开几个窗口,多备些菜品,让孩子可以多些选择。
对于这些想法,业内人士坦言囿于现实条件还无法实现。教育专家指出,分年龄段配置营养餐,确实考虑到了孩子成长需求,不过家长也无需过度焦虑,因为那仅是一顿中饭,而非全天营养。在学校及社会后勤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家庭可以在早晚两餐中予以补足。另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是,学生吃饭,不仅仅是食物问题,也有“社会心理”问题需要考量。如果按照不同价格、档次分别配餐,一个教室吃不一样的饭,可能在孩子未完全成熟的心智中,形成攀比心理。这与推广校服的部分原因是一样的。
定义“好吃”不容易
专家建议开展食欲教育
小张今年五年级了,每天上学,他都会在书包里背上一罐“老干妈”,因为他觉得学校的午餐“淡而无味”,不好吃。而在宝山区第三中心小学的家长圈里,家长们则为一道名为“藤椒蒸鸡腿”的菜而烦恼。一位妈妈说:“孩子们普遍反映,这道菜太辣了。每次碰上这个菜,孩子们基本都不动筷,那这一天就肯定会饿着肚子回家。”
众口难调,怎样的午餐才好吃,又能符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这是一道难题。
要定义“好吃”,不容易。上海师惠商业配售中心负责人胡经理说:“比如,大多数孩子喜欢吃油炸食品,而家长们最希望的是清淡,但为了照顾到孩子的口味,一个星期也会安排一次孩子们喜欢的菜品,其余的尽量以蒸、煮、焯为主。” 学校最注重的是安全。采访中,不少校长直言不讳:“我们也希望配送公司能给学生配送好吃的鱼、虾,但小学不像幼儿园有保育老师,这类食品有刺,就有安全隐患,所以我们会尽量要求以鱼圆、虾丸或是不带刺的鱼类来代替。”
刘必秀是上海师惠商业配售中心驻杨浦小学食堂的负责人。“很多菜,一二年级孩子都说好吃,高年级学生吃得多了就说不好吃了。”她说,学生们还讲究个新鲜感。
再者,为确保孩子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有条件的学校会请配送公司来学校食堂烧制午餐。杨浦小学有一个可以容纳440名学生用餐的餐厅。但随着学生人数连年增长,今年学校把一楼的两间专用教室也拿出来当作临时食堂:上下午上课,中午开餐。“在食堂里吃饭,能保证饭菜的新鲜和温度。”杨浦小学校长李忠说,学生在学校吃午餐,安全和健康,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位于中心城区的大多数中小学校,并没有向杨浦小学这样的硬件条件,大多采用成品配送形式,学生在教室里吃饭。
手机买足球的app学生午餐,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王锡昌有自己的看法,“改善中小学生午餐体验,卫生、营养、安全,以及口味调整都很重要,也应更加注重食欲教育。”他指出,食欲教育,主要指对青少年在科学饮食习惯、饮食理念方面进行早期介入培养。这方面,虽然家庭、学校早有“不要挑食”“不许剩饭”等告诫,但系统性的教育模块设置并没有。在海外已有专门的饮食相关教育课程,帮助孩子更加开放、主动适应不同口味,确保营养供给最大限度被孩子接受。
(来源:解放日报 2016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