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在评比参赛大闸蟹
全国河蟹大赛现场
(记者:程娟娟)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一年品蟹时。3日下午,来自两岸60家养殖户选送的千余只河蟹汇聚上海王宝和大酒店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的“奥斯卡金奖”。由上海海洋大学输入养殖技术,两岸“联姻”养殖的苗栗大闸蟹最终夺取金蟹奖和最佳口感奖的殊荣,这也是苗栗大闸蟹连续三年斩获大奖。
移居台湾苗栗的上海崇明大闸蟹,3日回娘家上海参加一年一度的王宝和杯大闸蟹评比活动,苗栗大闸蟹斩获金蟹奖和最佳口感奖。原苗栗县长刘政鸿对此连称感恩,正是大陆专家精心教授的大闸蟹养殖技术和全程科学严格监控辅导,让苗栗当地农户几年来受益匪浅,如今苗栗的蟹农养殖农户“荷包满满”。
自2012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上海海洋大学技术指导台湾苗粟县发展大闸蟹养殖以来,台湾苗粟县养出的大闸蟹每年回大陆参加全国河蟹大赛,并连续获得了金蟹奖,2014年获得了台湾地区的第一个口感奖。
据刘政鸿介绍,2015年台湾苗粟县的大闸蟹养殖养殖面积达32公顷,养殖户75家,放养了上海提供的48万只精挑细选的优质蟹种。雄蟹量大规格可能达400克以上,如今这些大闸蟹已为台湾苗栗创造亿元商机。看好市场前景,今年苗栗准备投入养殖户和养殖面积、养殖的蟹苗数都呈快速成长态势,让大闸蟹成为苗栗水产品第一品牌。
上海海洋大学的王春教授刚从苗栗县归来,自上海与台湾苗栗县合作养蟹以来,3年中,他多次往返与两地,在他的眼中,苗栗的河蟹的养殖规模逐步稳定,养殖技术日趋完善。台湾农户养蟹的专注和认真态度让他印象极为深刻,苗栗农户精致的养蟹技术,如自动喂食以及河蟹的后续品牌营销十分值得大陆养殖户学习,未来两岸在河蟹培育、养殖以及后续的营销方面可以互补交流。
据悉,大闸蟹是近年台湾水产养殖的新兴产业,但每年引进的大闸蟹苗存活率只有二成左右,不少蟹农连年亏损。两岸合作之初,苗栗当年从上海崇明岛引进33万只蟹苗,辅导44户农户投入大闸蟹养殖,面积约18公顷,苗栗邀请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驻县指导,蟹苗存活率达四成,并通过16项食品安全检验标准才上市,市场销售热络,为苗栗带来数千万元产值。
另据了解,此次参赛的河蟹必须是湖泊或池塘养殖出来的优质蟹,参赛12只雄蟹每只均需在250克以上,12只雌蟹每只均需要在175克以上,这些参赛河蟹个个是规格硕大、体质强壮、膏脂丰满的“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优质清水大闸蟹,最终蟹王由江西进贤县军山湖鱼蟹开发公司摘取,蟹后由江苏苏蟹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
(来源:海峡之声网 2015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