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前随商船“移民”到德国的中国大闸蟹,今年中秋节前要回到国内的餐桌上了。有商家乘机推出了“德国野生大闸蟹”团购活动,受到众多食客热烈追捧。
这些据说与阳澄湖大闸蟹同宗同源的德国野生大闸蟹,味道如何呢?目前似乎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
上海海洋大学11年前就曾从荷兰引进过中华绒螯蟹,相关专家称这些蟹完美地保持了纯种大闸蟹“大、肥、腥、鲜、甜”的优良品质。但另有蟹商称:他们早在1992年就把德国大闸蟹引进到了香港,但蟹肉不饱满,咬起来干而无味,蟹黄还是苦的。
其实,德国大闸蟹成灾也不算“新闻”。2001年12月29日的《团结报》上有一篇文章称,1980年代初,原民主德国某个湖里,就有来历不明的螃蟹泛滥成灾。当时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就免费拉回了许多,狠狠吃了起来。但使馆人员对这种蟹的评价并不高,“螃蟹的个头较小,味道也无法与国内阳澄湖大闸蟹相比”。这个说法倒是跟前面蟹商的说法相吻合。
其实,纯野生的动物也罢,水果也罢,大都因为营养不足,导致外观丑陋、口味不佳。所以,商家强调“野生”也多是商业噱头,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珍稀性、安全性的想象。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我家附近一条直通黄浦江的小河,这两年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也有好一些人在这河里捕鱼抓蟹。我走近去看,发现那可还真是“野生蟹”:动作敏捷、力量超大,菜场里肥胖慵懒的同类不能与之相比。但河水远未干净到让我放心的程度,我还是不敢吃这种蟹的。
环境好了,自然会有野生蟹,商家打出“德国野生蟹”的噱头,也就是在暗示这些德国蟹的生长环境优越。所以我们与其花比国产蟹手机买足球的app的钱去尝鲜,还不如认真改善周围的环境,让自己吃上放心蟹。
(来源:《东方早报》 2013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