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新闻晚报:两年前从沪引进蟹苗 台湾大闸蟹回“娘家”打擂台

发布日期:2013-11-1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51设置

(记者:孔同,通讯员:葛凤章)移居台湾苗栗两年的上海崇明大闸蟹,今天傍晚将正式回娘家,参加在王宝和大酒店举行的大闸蟹评比活动。上海大闸蟹两年前落户台湾,移居后不但没有水土不服,反倒长势喜人,受到众多台湾食客的青睐。这一次的“荣归故里”将让娘家人眼前一亮。

保证蟹苗准时“赶班机”

台湾苗栗县长刘政鸿是大闸蟹的“引进人”。 2011年7月,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率团赴台,访问苗栗县时,县长刘政鸿提出,希望上海能帮助苗栗发展大闸蟹养殖业。沈副市长回沪后,随即指示市台办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此事。

当年8月,上海海洋大学组成了专家组赴苗栗,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通过对地质地貌、气候水质等方面的调研,认为在苗栗养大闸蟹可行。

10月,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政府签订了 《中华绒鳌蟹养殖技术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海洋大学将向苗栗县提供蟹苗,传授养殖大闸蟹的育苗、饲料、病害防治等技术和经验。蟹苗是鲜活水生动物,从上海运抵苗栗,要保证其成活率,关键是要缩短途中时间。蟹苗出境,为了防止病害,还要检疫。保证蟹苗们“赶班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上海检验检疫局徐金记局介绍说:“为了抢时间赶航班,每次蟹苗出境,我们都是连夜加班加点去完成输台蟹苗的检验检疫任务。保证了蟹苗准时赶上预定的航班。”

苗栗原来只有十几家养蟹户,有了上海专家指导,又有了上海来的蟹苗和饲料,两年中养殖户数猛增,发展到了103户。养殖水面也扩大到了45公顷。

“蟹饭”像饼干人也能吃

为了指导养殖户,上海海洋大学派出了由教授组成的专家团队,轮流到苗栗常驻,传授养殖技术。为了配合上海专家的工作,苗栗县政府也专门聘请了从事水产养殖研究的专业人员,两岸合作组成了大闸蟹养殖辅导小组。辅导小组24小时为大闸蟹“出诊”,只要养殖户报告状况异常,他们就立即赶赴察看。平时,他们还挨家挨户“巡塘”,测水温,验水质,时刻关注着蟹的生长情况。

苗栗头屋乡北坑村养殖户古木添的蟹塘恰好位于明德水库的下游,清澄优良的水质为其养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那两分半(1分=1.5亩)水面养了6500只蟹。说到上海海洋大学的王春教授,他很有感慨:“塘里如果出现问题,我们随时一通电话,就算是半夜,他都到场。”古先生认为,蟹养得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海海洋大学提供了饲料配方。古先生说,过去他们养蟹喂的是虾杂鱼,现在知道这对蟹的消化系统很不好,会造成死亡。如今喂专用饲料,蟹就长得比较好。

为了提高成活率和育肥度,上海海洋大学拿出了经过多年实践总结而形成的大闸蟹不同阶段饲料配方。苗栗县指定专门工厂生产,专用的蟹饲料受到养殖户的普遍欢迎。

在蟹农领饲料的分发现场,王春教授竟然也在带头吃饲料。苗栗县政府渔业科负责饲料管理的许纹华说:“这是王教授在检查饲料质量。我们对饲料的品质要求是非常高的,生产出来的饲料不仅大闸蟹能吃,人也能吃,味道有点像饼干。”

今后或重回上海餐桌

古先生说今年一年可以收获2400多只,成数也比往年好,往年有时候不到一成,今年大概能有三四成。养殖户钟东生说:“现在正逢收蟹时节,我每天抓蟹六七百只以上。今年养蟹大丰收啊,过去是卖斤,如今是卖两的。过去一斤卖三四百元(台币),五六百元,如今一两就卖一百三、一百六!蟹大,价格就增长好几倍呀。我的8分水面放了2万2千只蟹苗,我估计能收五成左右,这是保守估计,甚至会多一点。估计有200万(台币)的收入。蟹苗、饲料钱扣除掉,净赚差不多170万左右。 ”

三义乡养殖户廖煌飞今年养的大闸蟹通过 “肥满度”、“口感”、“外形”等方面的评审,在首届海峡两岸大闸蟹评鉴比赛中荣膺苗栗“蟹后”和“特等奖”两顶桂冠。他当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与王春教授紧紧拥抱,感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并自豪地认为,“苗栗养殖的水准,已经不输大陆。”

台湾苗栗的大闸蟹今后会不会重回娘家,来到上海市民的餐桌上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面临检疫与市场竞争等的问题,但是不妨碍台湾大闸蟹荣归故里。


(来源:《新闻晚报》 2013年11月12日A1/10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