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新民晚报:沪产大闸蟹春节期间忙“赴台”

发布日期:2015-02-22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2设置

(记者:马亚宁)沪产大闸蟹春节期间忙“赴台”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率专家团队漂洋过海育蟹苗

天涯共此时,同品一只蟹。上海人爱吃的大闸蟹,同样是海峡对岸宝岛台湾同胞的盘中珍爱。不过,台湾人爱吃蟹却不大会养蟹,每年数十万只优质上海蟹苗蟹种,春节前后都会坐上渔船千里迢迢奔赴台湾苗栗“长大成蟹”。

在这个蟹种长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幼小衔接”时段,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总是最忙碌的:春节假期,人家新衣新帽忙拜年,他却“走乡串户”满腿泥,向一只又一只硬币大小湿漉漉萌哒哒的“小蟹苗”道声“新年好”。

精挑细选大闸蟹

秋风起蟹脚痒,冬风寒育蟹忙。百姓美美饱餐完大闸蟹之后,成永旭及其团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育蟹季。“每条蟹苗约5至7毫克,大小如米虾,照看好它们是培育蟹种的关键。”成永旭走近一片水塘,手往冰冷的水中一伸,“稳、准、狠”捏起一只硬币大小的蟹种,“这只个头不小,身材匀称,蟹螯尚小却挺壮实,长大了能是只结实好蟹,可以装箱赴台。”就这么只只过目,精挑细选,截至春节前已有4批次,共计33万只蟹种获得“赴台证”,每一只蟹种都是正宗“上海籍”。成永旭告诉记者,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在我国台湾深受欢迎,相关养殖产业也在那日渐兴起。

为协助台湾苗栗县政府和农渔会发展大闸蟹产业,2011年上海海洋大学与台湾苗栗县签订中华绒螯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上海海洋大学发挥在大闸蟹养殖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协助苗栗县大闸蟹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

从那时起,成永旭及其团队每年春节假期都要火眼金睛做好这道“台湾蟹宴”——专门培育并细细拣选数十万只蟹种运往台湾苗栗,由当地蟹农继续养殖一年,即可上市。

年年春节忙赴台

“2012年9月起,首批两地合作养殖的苗栗大闸蟹成功上市,并在台湾创下了两岸合作、蟹苗检疫进口、饲喂专用饲料、实地技术辅导、防伪蟹环认证五项第一。”成永旭如数家珍告诉记者,由上海海洋大学专家团队辅导养殖的苗栗大闸蟹近期大样本抽查测量结果表明:雌蟹平均体重在110克以上,雄蟹平均体重在150克以上,成活率普遍在30%以上,其中7家示范户成活率在40%以上。

项目实施过程中,上海海洋大学还先后派出五批专家驻台蹲点指导。与此同时,专门建立了崇明大闸蟹养殖基地,经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批准,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进出口资质的蟹苗养殖基地。“今年春节前后,由上海海洋大学崇明供台基地提供的优质蟹种,将按照两岸约定,又一次漂洋过海,分六批次分送到台湾苗栗县的大闸蟹养殖场。”

每批次蟹种从捕捉、筛选到装箱,都需要在蟹塘边泡上三四天的时间,特别在运输的前夜,成永旭和学生们几乎整夜不合眼,逐只清洁、5步法筛选、二维码标记装箱,最终保证70万只上海大闸蟹,全成长周期尽在智能化物联网“大追踪”中。


(来源:《新民晚报》 2015年2月22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