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琪)12月24日,普陀区图书馆,一场主题为“创业天地,梦想家园”的小微企业展示活动正在举行。在这个别具一格的展会上,青年报记者突然发现在上海的西北部,居然活跃着这么多充满精彩创意和创新思想的朝气蓬勃的小微企业,而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帮扶令这些草根企业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我们学员上半年演出的一部《雾都孤儿》备受关注。因为今天工作日小朋友无法出来,只好用电视播放他们的演出视频片段。”参展企业之一爱作剧音乐剧艺术发展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如此告诉青年报记者,在本次展会上他们带来了在音乐剧《雾都孤儿》巨幅的展板和话剧人物模板,吸引了众多观众竞相拍照留念。青年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爱作剧音乐剧艺术发展中心创始人杨奕是名视障青年,他放弃稳定的收入自主创立爱作剧音乐剧艺术发展中心,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开业指导专家“灯塔式”的帮助,最终使企业走出困境,柳暗花明。
“我是上海海洋大学毕业的,我与同学2011年毕业时打算创业,于是就有了一川水族。”上海一川水族产品的创始人也告诉青年报记者,当初他们几个同学在创业时获得母校的鼎力支持,并得到了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金支持,创业三年来,如今年营收在400多万至500万元。无独有偶,青年报记者看到参展的上海盛视天橙也是一家获得过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企业,该企业在2014年普陀创业星选计划中获得第二名。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有自主创业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精神蔚然成风。而如今从上至下整个社会都在聚焦小微企业生存,减轻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为其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
2015年元旦尚未来到,但小微企业的新年红包已到——国家在前期已对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自2015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万元(含3万元),以及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9万元(含9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通知同时规定,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在职职工总数20人以下(含2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与此同时,社会对在小微企业的就业态度也在发生明显变化。
日前上海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2015年上海地区应届大学生就业环境指数调研报告。这一面向上海地区15所高校约1000名2015年应届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其中,理工科大学生愿意去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75%,比文科生高出7个百分点。在大多数上海大学生眼中,小微企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发展机会多、机制灵活、存在感强、薪资待遇好、学习内容多、人际关系简单等方面。
如今的小微企业主就像普陀区为创业者而创作的原创励志歌曲《创之梦》描述的那样:“我们的美好生命里,一切都还没注定,想留下什么回忆,都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因为这不是游戏,开始就不能喊停。要让他们都看到,我会逆转历史的河流,和你们一起。”
所有的音符似乎描绘同一首歌:有实力,够努力,全世界都会帮你。
(来源:《青年报》 201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