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买足球的app

图片

解放网:沪上最大“网上班级”161万实名用户 覆盖全市高校及部分中小学,颠覆“我教你听”课堂模式

发布日期:2014-08-2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47设置

(记者:徐瑞哲)进入沪上大学“开学季”——人未报到,网已报到,每个新生都拥有了一个“易班”账户,只要加入某某大学新生群,就可以提前走进在线课堂。这个上海最大的“网上班级”,实名注册人数已达161万——不仅包括全市60万在校大学生,还有近年毕业校友;不仅有本地60多所公办、民办高校师生,还有厦大等外地高校师生;不仅有60万中小学生用户,还有十余所中职院校用户。

“班”不在大,有“课”则灵。这个庞大的电子校园生态圈,正在颠覆“你教我听”的课程模式。

“来,听化!”年届八旬的复旦退休教授刘旦初,以《化学与人类》公选课闻名校内外,最近他也在“易班”开课,以“观察与思考”的方式聊化学,第一讲便直指“三聚氰胺”。终于可以上网“听化”,成全了四年抢不进这门课的众多粉丝。

同在易班网,青年教师也受追捧。复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开出一门《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从网络外交讲到国际治理,成为最受欢迎的“畅销课”。但沈逸坦言,其实在网上上课越来越难。因为以往一门课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以基本不变。而今,网课时空开放,各学校各年级都能来上,“如果PPT不改改,马上就被看穿,连课上讲的笑话都要更新,不然学长会说两年前就听过了”。

据调查,国内35%大学生上完一学期课后,竟与老师没说过一句话。上海海洋大学社科部主任董玉来教授把手机买足球的app的“话”放到了课前课后,“不光要备课,还是备学生”。他往往提前一周将下周教案放到易班上,任由学生评说,根据意见再行调整,上学生最想听的课。董玉来每天在易班刷微博,去年就写了30万字。


(来源:解放网 2014年8月25日)

返回原图
/